以前在日本當研究員時就對"納豆"不排斥,對此日本同事都感到驚訝。這次到日本領獎(2017亞洲盃啤酒大賽)時,就順便帶了幾盒回來,本來要慢慢把他們解決掉,突然想到酒廠有個低溫冰箱,不如做成菌種保存起來,雖然不太可能用在啤酒的製造上,但是遇到有趣的微生物不保存下來,似乎有點浪費"PhD"這個學位。

這次買了3個不一樣的牌子,分別是山大、高野和谷保,其中的谷保號稱無添加物,一包是其他兩個牌子3包價錢的2倍,光是包裝就不一樣,一般日本超市販售的納豆都是保麗龍盒的包裝,谷保則是用木皮和銅板紙。

20170612_175954.jpg

每個牌子的納豆都準備5支菌種,首先準備滅過菌的小離心管內裝甘油,再用滅過菌的牙籤挑2-3個納豆放入離心管中,並用牙籤攪拌,讓納豆在甘油中破裂成小塊。 由於發酵食品尤其強調"古法"者,大多含有多種不同發酵微生物,這個直接浸泡的方式是為了保存原有製作納豆時所有的微生物,並沒有將"納豆菌"純化。

操作時納豆的絲狀物會沾黏的到處都是,菌種完成後無菌操作台要徹底清潔,並開紫外燈殺菌,以免下次養酵母時有納豆菌汙染。

20170612_180957.jpg

剩下的納豆就當今天的宵夜吧!

20170612_181509.jpg

菌種做好後先用試管小量試養,已確定菌種的活性,沒有查到納豆菌的培養液,就先用酵母的YP試試,在37度搖晃12小時後,三種牌子製備的納豆菌種都有增殖的現象。納豆菌種保存就算完成了。

20170612_181553.jpg20170613_110527.jpg

納豆是用"納豆芽胞桿菌(Bacillus natto spore)"分解大豆所製成,納豆ˇ的傳統作法是將蒸熟的大豆用稻草包覆,稻草上的芽孢菌便開始對大豆進行作用,產生各種酵素,分解大豆蛋白質,而納豆外表黏稠的物質是聚麩胺酸( γ-Polyglutamic acid),因其保濕的作用,已被用在化妝品及面膜上。另外納豆中的納豆激酶(nattokinase),也被證實有溶血栓的功能。納豆還有其他多種不同的保健功能(http://agbio.coa.gov.tw/image_doc/b5-%E8%A8%B1%E5%85%83%E5%8B%B345-52.pdf),感覺就好像仙丹一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艾爾玩啤實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